近年来,咸宁市审计局聚焦财政财务收支主责主业,紧扣“审计作为提升年”工作部署,以全流程、多层次、精准化的审计监督为抓手,推动财政管理从“合规性把控”向“质效双提升”转型,为咸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财政安全屏障。
一、织密全口径审计监督网,筑牢关键领域风险防线。以全口径财政运行管理为核心抓手,将市直与高新区财政运行监测纳入统一工作框架,实现“同部署、同推进、同复盘”,构建全域覆盖的财政监管网络。一方面,全面覆盖“四本预算”,动态跟踪收支进度、资金拨付流向,通过建立“资金流向台账+数据比对机制”,确保财政运行数据真实、透明、可追溯。另一方面,聚焦三大关键领域强化靶向监督:紧盯政府债务规模、结构及偿还计划,通过核查债务资金投向、偿债资金来源,严防隐性债务新增及存量风险累积;紧盯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从项目立项论证、资金拨付到成果验收全流程评估;紧盯惠企利民、产业扶持等政策落地实效,通过抽查企业补贴到账情况、民生项目受益范围,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
二、拧紧预算资金统筹阀,提升财政支出综合效能。围绕“集中财力办大事”目标,推进政府投资预算与财政预算收入深度合并,打破部门间、项目间资金管理壁垒,实现“资金统管、用途统筹、效益统评”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资金统筹层面,将专项债券、中央及省级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财政资金纳入统一调度体系,明确资金使用优先级,优先保障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重点项目,避免资金分散使用、低效闲置,提升资金集约利用水平。支出管控层面,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精准压减非刚性、非重点一般性支出;同步优化预算项目绩效评价机制,从项目可行性、资金使用合规性、成果产出有效性、社会效益适配性等维度开展综合评估,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切实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与使用效益。
三、打通问题整改梗阻点,助推审计成果持续转化。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聚焦预算编制科学性、资金使用规范性、项目推进时效性、项目绩效达标率等核心环节,深入排查预算执行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主体+整改时限”台账,通过“定期督办+回头看”督促限期整改,推动部门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在审计实践中及时梳理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如“常年性项目连年申报连年结转”“部分项目绩效评价流于形式”等,通过与市财政局开展集中研讨、案例分析,从制度层面提出优化建议,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分配挂钩”“结转资金动态清理”等长效机制,从源头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整体水平,为咸宁财政管理质效持续优化提供审计支撑。(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