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苑 > 审计文苑

清明祭祀的意义

来源:咸宁市审计局 时间:2025-04-28

清明时节,我随家人回到老家扫墓。山路蜿蜒,草木葱茏,偶有几声鸟鸣,倒显得格外寂静。我们一行人提着祭扫用品,扛着锄头镰刀,向祖坟走去。

坟头已长满了杂草,几株不知名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父亲先动手清理起来,我也跟着帮忙。锄头掘进土里,发出沉闷的声响。这声音让我想起小时候随祖父来扫墓的情形。那时祖父总是边锄草边念叨着祖先的事迹,而我则蹲在一旁,心不在焉地听着,眼睛却盯着草丛里跳动的蚱蜢。

这是你曾祖父的坟父亲指着最右边的一座坟茔说,"他生前是个教书先生,村里人都敬重他。"我点点头,却想不起曾祖父的模样。对于这位先人,我所知甚少,只依稀记得家中旧相册里有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个清瘦的老人,眼神清澈明亮,神情严肃。

母亲在坟前摆上祭品:一盘青团,几样水果,还有一小杯白酒。我们依次跪拜,心中默念着祈福的话语。这仪式我已参加过许多次,动作娴熟得很,但心中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隔阂。

二叔忽然说起一件往事:记得小时候,老太爷带我们来上坟,总要讲家族的历史。说我们家祖上出过举人,在县城里还有过一栋大宅子。大家都笑了,显然这故事听过不止一遍。我却第一次注意到,关于祖先的记忆,原来就是通过这些零碎的讲述拼凑起来的。

祭扫完毕,大家坐在坟旁的树荫下休息。堂弟掏出手机玩起了游戏,年轻的表妹们凑在一起看短视频,不时发出笑声。老一辈的人则继续谈论着陈年旧事,谁家儿子考上了大学,谁家女儿嫁到了城里。我望着坟茔和嬉笑的亲人,忽然感到一种奇异的荒诞——我们真的在缅怀祖先吗?抑或这只是一年一度的家族聚会,顺便给坟头除除草?

回程路上,我故意放慢脚步。夕阳将人影拉得很长,仿佛要触及远处的山峦。我想起读过的一篇文章,说中国人祭祀祖先,其实是在与自己的过去对话。但此刻我却觉得,我们更多是在与自己对话。那些香烛纸钱,那些跪拜仪式,不过是一种形式,真正的缅怀应当是对生命传承的思考。

曾祖父教过的学生早已作古,他批改过的作业本也早已化为尘土。举人的功名、县城的大宅,都成了口耳相传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又能留下什么给后来者呢?是手机里的照片,社交媒体的动态,还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

回到家中,我翻开那本旧相册,找到曾祖父的照片。在灯光映射下,他的眼神似乎比记忆中柔和了许多。我忽然明白,祭祀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我们记得多少祖先的事迹,而在于这种记得本身——它让我们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尽管永远无法完全知晓将往何处去。

窗外,凉风习习,带来了先人的福佑,也带去了后人的相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