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动态 > 专题专栏 > 党建廉政

以案为鉴守初心 数字赋能煅利剑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来源:咸宁市审计局 时间:2025-06-13

近日,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中央八项规定反腐警示教育片《无处遁形》《啃噬》,片中涉案人员从接受一次宴请、收受一份礼品开始,在“温水煮蛙”式的围猎中丧失原则,最终滑向腐败深渊的案例令人警醒。作为审计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与审计监督的紧密关联,更感受到大数据技术正在重塑现代审计的监督格局。这场思想洗礼促使我从三个维度重新审视审计工作的使命与担当。

一、作风溃败的“蚁穴效应”往往是腐败问题的导火索

警示教育片中,多名涉案人员的腐败轨迹暴露出“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典型特征,从最开始接受一次小恩小惠、宴请开始,逐渐放纵自己的贪欲,最终落得不可挽回的下场。近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也是在警醒我们审计人员,时刻要保持良好的作风,做到慎独、慎初、慎微,特别是在审计期间,多问一问自己,如果没有审计,别人还会宴请吗?别人宴请你的目的是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再回想起自己的审计初心使命,从细微之处做到防微杜渐,树立廉洁审计的价值观,才能让审计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二、数据穿透的“火眼金睛”印证科技强审的治理效能

片中涉案人员精心设计的“茶叶生意”腐败链条,最终被数据穿透关联、银行流水追踪等大数据手段揭穿,这生动演绎了数字技术反腐的穿透力。当前审计面临的数据化挑战,正推动监督模式发生根本转变,传统账目审查转向全量数据分析,抽样审计升级为总体研判。当审计人员掌握数据建模、关联分析等技能时,就能像教育片中“数据侦探”那样,在看似合规的表象下捕捉异常轨迹,让违纪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三、制度笼子的“双向加固”凸显审计的治本功能

警示教育片揭示的“易地置换”等新型违纪手段,对审计整改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全省推行的内审制度,让各单位和国有企业健全内审机制,让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在平时我们也要将自身审计的经验做法和相关技术手段同各单位的内审人员沟通交流,让各单位内审人员查找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整改完善相关制度,筑牢审计的第一道防线,防止同样的问题在不同单位和企业不断发生。

警示教育片中的堕落轨迹,叩击着每位审计工作者的职业初心;而技术反腐的成功实践,则照亮了新时代审计创新的方向。站在新起点,我们既要传承“廉洁从审”的优良传统,更需锻造“数据利剑”的专业能力。唯有将作风建设内化为价值追求,将数字赋能外化为监督利器,才能在新时代审计工作中切实发挥“经济卫士”作用,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贡献审计力量。这既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担当,更是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职业使命。(高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