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吃喝是作风顽疾,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背离党的宗旨,严重污染政治生态,容易滋生腐败风险,必须零容忍、动真格、出重拳、击要害。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的“尖兵”和“利剑”,在整治违规吃喝中肩负重要职责。在日常审计过程中应紧盯以下三个方面,以便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精准发现问题。
一是紧盯预算编制及执行。在审计过程中,关注被审计单位连续三年的接待费预算编制数和实际执行数是否存在不降反升的情况,从宏观上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重点关注是否存在“一函多吃”“一餐多报”“虚假接待”;是否存在以虚列办公费、会议费或培训费的方式违规吃喝;是否存在单位内部食堂违规配备高当食材、酒水,以公务、商务、外事接待名义在食堂公款宴请朋友、亲属,在培训中心、驻外办事处等内部食堂违规吃喝等问题。
二是紧盯隐形变异新动向。随着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活动的持续开展,各方面的监督检查越来越严格,违规吃喝手段更加隐蔽。因此,在日常审计过程中需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不吃公款吃老板”,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的情况;是否存在“吃下级”,将违规吃喝费用费用转嫁至下属单位或关联企业;是否存在“拆分报销”,将大额餐饮消费用拆分为多笔小额零星报销;是否存在“虚构事项”,以调研、招商等名义组织宴请,实际并无相关公务活动。
三是紧盯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审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提高审计效能。可以通过税务系统筛查被审计单位高频消费餐饮企业,锁定异常消费记录;分析公务卡消费记录,查找非正常时段如节、假日,高消费场所的支出;结合财政预算系统、市场监管数据,核查餐饮企业是否与被审计单位存在利益关联。建立“违规吃喝”风险预警模型,设定“单次消费超标准”“频繁同一商家消费”“无公函接待”等风险指标,自动筛查疑点数据。运用OCR技术识别虚假票据,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比对发票真伪,发现篡改、伪造等问题。
整治违规吃喝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审计部门必须主动作为,以精准监督推动问题整改,以制度创新防范风险复发,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审计力量。(阮长安)